大国无疆 第六十六章 成为过去(3/4)
此,各国驻日使馆根本不敢妄加多言,这样一种形势更加坚定了各国持观望态度的决定,根本就是一群疯子的日本人谈何具备救助的价值?倒是和日本政府商议撤回本国公民的事情,各国不约而同的非常积极。
整个9月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根本没有透露出多少高价值消息,各国记者也根本无法从姚玉琴的发言中揣摩出共和国实际行动到底何时开始,而给出的一个特别信号倒是让人感到奇怪,中、美、英、俄、法等在日公民人数最多的国家,相约尽快达成统一决定,共同和日本内阁商议出撤离灾区本国公民事宜。这件事情的进展倒是特别的快,很明显从各自在东京使馆得到明确信息的各国政府,自然清楚发生在东京地区惨绝人寰的**事故,早日撤出本国公民比尽早给予日本救援还要紧迫。
1930年9月5日,经日本昭和天皇特意授权同意,由中美英等五国共同组织的撤侨船队,各国共同出资租用中国远洋航运集团的两艘远洋客轮前去接回本国公民,各国抽调驻华使馆工作人员临时客串撤侨本国指挥协调人员,做客轮前去日本东京接人,随同船队出发的还有一艘各国联合订购的三千吨人道主义首批救援物资,物资中有十万瓶矿泉水、五万瓶消毒液、十万副一次性手套、一千吨面粉、十万具口罩以及压缩饼干和一部分纯净水过滤装置,同行的还有共和国的南宁号巡洋舰,不过该舰艇并不是去炫耀武力的,挂有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旗帜、载着一批稻米,是去人道主义救援的。
船队将以无害通过日本海军监管范围后进入东京湾展开一系列工作,船队正式启程于9月6日清晨6点的上海港,预计会在九月十日左右在东京湾开展各项工作,期间各国驻东京使领馆将尽快找齐在灾区公民,无论是尸体还是健康活人,都将陆续撤离灾区,各国使领馆也将暂时撤出灾区范围,另选城市比如名古屋、神户等地设置代办机构,使馆自然不会撤出日本境内,各国政府与日本的沟通联系需要他们,而在灾区以外的其他地方,各国自然还有公民存在,他们也需要使领馆的服务。
各国统一起来共同处理日本的地震灾害,救援工作和撤离工作同步展开,日本政府即使有一万个理由,也无法冒天下之大不韪对灾区内的各国公民做出伤害之举。从救援物资中就可以看出,一毛钱的无偿援助也没有,吃的、喝的倒是挺多,但考虑到灾区日本幸存者都超过了十万人,死伤的也不过十来万人,三千多吨的物资分给十多万人,吃用都不够,是不可能助长日本实力的,“杯水车薪”这词儿来形容救援力度也不为过。
而远在瑞士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要想做出积极反应并对日本灾区展开人道主义救援,先不说如何筹集各方善款、做好救灾人员和物资准备,光是万里迢迢从欧洲来到亚洲,就够这些红十字会的人折腾,而国际社会上,无论是美利坚、英法德,包括近在咫尺的共和国,都对日本的大地震态度冷淡,首批物资只有三千余吨、钱款一毛也没有,第二批、第三批,估计也绝大部分都是给日本受灾民众吃喝用的,让一部分日本人不至于饿死,已经是各国最大的人道主义慈悲了,要想让灾民一个个吃得白白胖胖神清气爽,怎么可能?
一个国家就好比一个家庭,家里的一份子出了什么大事情、遇上了什么灾祸,首先考虑到的是应该团结家庭其他成员,尽一切办法让出事的这一份子好过,如果等着邻居或者更远的陌生人施舍,那只能酿成祸不单行的结果。因此,就像中国古老俗话说的那样,“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一个国家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寄希望于其他国家救援,这个国家注定是毫无出路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初自治政府面对海原大地震的时候,自治政府内部从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平民百姓到警察军队,每一个人都没有置身事外,积极参与到地震救援工作中来,自知政府之外的其他地区民众也是高度关注、慷慨解囊,即便是地震过去很多年,仍有源源不断的志愿者赶赴曾经的灾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如今共和国统一了,全国人民一家亲了,灾区的旧貌换新颜了,海原大地震给共和国人民带来的影响力也是持续的。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传承上千年,就是因为民族内部的团结紧密,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与波折中,我们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的韧性,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险。当灾难不幸降临于日本,作为文明大国的中国,理应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去帮助那些受到地震危害的日本普通民众……”
无论政府怎么做,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国家政府不予以高度重视和坚决支持,同时也并未阻止国内普通民众对此事的自由看法,团结起来的各国政府做了应该做的人道,没有人能够找出充足的理由抨击各国政府的做法有何不妥,要想在人类自然灾害中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也并不是不可以。
<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整个9月3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根本没有透露出多少高价值消息,各国记者也根本无法从姚玉琴的发言中揣摩出共和国实际行动到底何时开始,而给出的一个特别信号倒是让人感到奇怪,中、美、英、俄、法等在日公民人数最多的国家,相约尽快达成统一决定,共同和日本内阁商议出撤离灾区本国公民事宜。这件事情的进展倒是特别的快,很明显从各自在东京使馆得到明确信息的各国政府,自然清楚发生在东京地区惨绝人寰的**事故,早日撤出本国公民比尽早给予日本救援还要紧迫。
1930年9月5日,经日本昭和天皇特意授权同意,由中美英等五国共同组织的撤侨船队,各国共同出资租用中国远洋航运集团的两艘远洋客轮前去接回本国公民,各国抽调驻华使馆工作人员临时客串撤侨本国指挥协调人员,做客轮前去日本东京接人,随同船队出发的还有一艘各国联合订购的三千吨人道主义首批救援物资,物资中有十万瓶矿泉水、五万瓶消毒液、十万副一次性手套、一千吨面粉、十万具口罩以及压缩饼干和一部分纯净水过滤装置,同行的还有共和国的南宁号巡洋舰,不过该舰艇并不是去炫耀武力的,挂有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旗帜、载着一批稻米,是去人道主义救援的。
船队将以无害通过日本海军监管范围后进入东京湾展开一系列工作,船队正式启程于9月6日清晨6点的上海港,预计会在九月十日左右在东京湾开展各项工作,期间各国驻东京使领馆将尽快找齐在灾区公民,无论是尸体还是健康活人,都将陆续撤离灾区,各国使领馆也将暂时撤出灾区范围,另选城市比如名古屋、神户等地设置代办机构,使馆自然不会撤出日本境内,各国政府与日本的沟通联系需要他们,而在灾区以外的其他地方,各国自然还有公民存在,他们也需要使领馆的服务。
各国统一起来共同处理日本的地震灾害,救援工作和撤离工作同步展开,日本政府即使有一万个理由,也无法冒天下之大不韪对灾区内的各国公民做出伤害之举。从救援物资中就可以看出,一毛钱的无偿援助也没有,吃的、喝的倒是挺多,但考虑到灾区日本幸存者都超过了十万人,死伤的也不过十来万人,三千多吨的物资分给十多万人,吃用都不够,是不可能助长日本实力的,“杯水车薪”这词儿来形容救援力度也不为过。
而远在瑞士的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要想做出积极反应并对日本灾区展开人道主义救援,先不说如何筹集各方善款、做好救灾人员和物资准备,光是万里迢迢从欧洲来到亚洲,就够这些红十字会的人折腾,而国际社会上,无论是美利坚、英法德,包括近在咫尺的共和国,都对日本的大地震态度冷淡,首批物资只有三千余吨、钱款一毛也没有,第二批、第三批,估计也绝大部分都是给日本受灾民众吃喝用的,让一部分日本人不至于饿死,已经是各国最大的人道主义慈悲了,要想让灾民一个个吃得白白胖胖神清气爽,怎么可能?
一个国家就好比一个家庭,家里的一份子出了什么大事情、遇上了什么灾祸,首先考虑到的是应该团结家庭其他成员,尽一切办法让出事的这一份子好过,如果等着邻居或者更远的陌生人施舍,那只能酿成祸不单行的结果。因此,就像中国古老俗话说的那样,“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一个国家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寄希望于其他国家救援,这个国家注定是毫无出路的。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初自治政府面对海原大地震的时候,自治政府内部从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从平民百姓到警察军队,每一个人都没有置身事外,积极参与到地震救援工作中来,自知政府之外的其他地区民众也是高度关注、慷慨解囊,即便是地震过去很多年,仍有源源不断的志愿者赶赴曾经的灾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如今共和国统一了,全国人民一家亲了,灾区的旧貌换新颜了,海原大地震给共和国人民带来的影响力也是持续的。
“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传承上千年,就是因为民族内部的团结紧密,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与波折中,我们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百折不挠的韧性,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险。当灾难不幸降临于日本,作为文明大国的中国,理应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去帮助那些受到地震危害的日本普通民众……”
无论政府怎么做,对于任何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国家政府不予以高度重视和坚决支持,同时也并未阻止国内普通民众对此事的自由看法,团结起来的各国政府做了应该做的人道,没有人能够找出充足的理由抨击各国政府的做法有何不妥,要想在人类自然灾害中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也并不是不可以。
<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999wx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