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退伍进军工厂,谁敢惹我 第二章 妹妹的牵挂(1/2)
李建国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仿佛要将胸中的郁结和迷茫一并吐出。他告诉自己,不能慌,不能乱。越是艰难的时候,越要保持冷静。
他重新打量这间屋子,目光从墙壁到地面,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这间屋子虽然破旧,但承载着原主父母的记忆,也是他目前唯一的栖身之所。他必须从这里开始,一步一步地,为自己,也为妹妹,挣出一个未来。
寒意顺着墙壁的缝隙丝丝缕缕地渗进来,让只穿着单薄旧军装的李建国忍不住打了个寒噤。他搓了搓手臂,试图让自己暖和一些。饥饿和寒冷,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后最先感受到的两样东西,也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
他必须尽快行动起来。
李建国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和腹中的饥饿,开始仔细打扫这间充满霉味的屋子。他知道,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才能找到一线生机。这间屋子是原主父母留下的,虽然破旧,却是他目前唯一的容身之所,也是他未来生活的起点。把屋子收拾干净,至少能让心情舒畅一些,也能更好地思考接下来的路。
他先是找到了一把缺了许多齿的破扫帚,开始清扫地面。地面是泥土地,坑坑洼洼,常年累月积下的灰尘和杂物被扫帚一搅动,顿时弥漫在空气中,呛得他连连咳嗽。他不得不找了块相对干净些的破布,捂住口鼻,继续埋头苦干。墙角的蜘蛛网被他一一捅掉,窗台上的积灰也被他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
在整理那个摇摇欲坠的破旧衣柜时,李建国格外小心。柜子里空荡荡的,只有几件同样打着补丁的旧衣服,叠放得还算整齐,散发着一股樟脑丸和霉味混合的气息。他将这些衣服取出来,抖了抖灰,重新叠好,打算等天气好了再拿出去晒晒。
就在他准备将衣柜门关上的时候,眼角的余光瞥见衣柜最底层,似乎有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颜色比其他地方要深一些。他心中一动,俯下身仔细查看。那是一块活动的底板,边缘处有些许撬动的痕迹,不仔细看很难发现。
李建国的心跳微微加速,他尝试着用手指去抠那块底板,废了点力气才将其掀开。底板下面,赫然放着一个小小的、上了锁的木盒。木盒看起来有些年头了,颜色暗沉,边角已经被磨得有些光滑,上面刻着一些简单的花纹,显然是原主珍藏的物品。
他将木盒取出来,掂了掂,分量不重。锁是那种老式的铜锁,看起来很小巧。原主的记忆中并没有关于这个盒子的钥匙的印象。李建国四下看了看,拿起桌上一根用来剔牙的细铁丝,以前在部队里学过一些简单的开锁技巧,虽然算不上精通,但对付这种小锁应该不成问题。
他将铁丝伸进锁孔,屏息凝神,凭着感觉轻轻拨弄着里面的锁芯。耳边传来细微的“咔哒”声。试了几次之后,只听“啪嗒”一声轻响,锁开了。
李建国深吸一口气,缓缓打开了木盒。
盒子里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本红色的、略显陈旧的小册子,封面上印着烫金的“退伍证”三个大字。他拿起退伍证,翻开来,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原主“李建国”的姓名、籍贯、部队番号以及服役起止时间。照片上的年轻人,面容略显稚嫩,眼神却透着一股军人的坚毅,与他如今的容貌有七八分相似。这份退伍证,在这个年代可是非常重要的身份证明,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办理其他事务,都少不了它。
退伍证下面,压着一沓用细绳捆扎起来的纸币,面额有大有小,仔细数了数,拢共是十七块八毛六分钱。在这六十年代初,这笔钱虽然不多,但对于眼下一贫如洗的李建国来说,无疑是一笔救命钱。至少,短时间内的吃饭问题可以解决了。
除了钱,还有几张全国粮票和一些地方粮票,加起来大概有三十多斤。在这个以粮为本的年代,粮票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钱币。有钱没票,照样买不到粮食。这些粮票,足够他支撑到找到工作了。
李建国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原主还不算太糊涂,知道给自己留下一点应急的家底。看来原主寄给妹妹的钱,是他省吃俭用攒下来的,并没有动用这最后的储备。
在盒子的最底层,他发现了几封信。信封已经泛黄,字迹娟秀,看邮戳是从南方某地寄来的。李建国一眼就认出,这是妹妹李秀芝写给原主的信。
他小心翼翼地拿起最上面的一封,轻轻拆开。信纸很薄,带着淡淡的墨香。
“哥,见字如面。
你在部队还好吗?训练辛不辛苦?一定要注意身体,不要太累了。我在学校一切都好,老师和同学们对我都很好,请勿挂念。上个月你寄来的生活费和粮票我都收到了,谢谢哥。只是哥,你以后不要再寄那么多东西了,我知道家里不宽裕,你一个人在部队也很辛苦。我已经申请了学校的助学金,也找了些抄抄写写的零活,能补贴一些家用。你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学校最近组织了学习雷锋的活动,同学们的热情都很高涨。我也想成为像雷锋同志那样的人,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等我毕业了,就能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到时候就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
转码声明:以上内容基于搜索引擎转码技术对网站内容进行转码阅读,仅作介绍宣传,请您支持正版
来源:fei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