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s8小说 > 同人 > 四合院:我刘家麒麟子,一路进部 > 第一章:一篇论文惊四座,国之重器少年郎!

四合院:我刘家麒麟子,一路进部 第一章:一篇论文惊四座,国之重器少年郎!(1/3)

时节已入仲夏,一九五八年的四九城,午后头顶的日头毒辣得紧。

蝉鸣声像是要把人耳朵给聒聋了,柏油马路被晒得发软,踩上去都黏鞋跟。

南锣鼓巷深处,那个藏着三进三出,如今却挤满了十几户人家的四合院里,此刻正是一天中最热闹的当口。

大院中院,老槐树下。

几位爷们儿光着膀子,拿着大蒲扇,呼啦呼啦地扇着风,有一搭没一M地闲扯淡。

“嘿,我说老刘,今儿个怎么没见着你家老二?”

说话的是住在后院的许大茂,他斜靠在躺椅上,手里捏着个半导体,正调着频道,刺啦刺啦的,听着就让人心烦。

他嘴上问着,眼皮子却懒得抬一下,那股子阴阳怪气的劲儿,隔着八丈远都能闻见。

被他点名的,正是院里的二大爷,刘海中。

刘海中今天心情那叫一个板正,红光满面的,听见许大茂问话,他把手里的搪瓷缸子往小马扎旁边一搁,腰杆儿挺得笔直。

“大茂啊,你这消息可就不灵通了。”

他清了清嗓子,拿捏着一股子领导训话的派头,眼神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确保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

“我们家光奇,今儿是去水木大学,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去了!”

“答辩?”三大爷闫埠贵正拿着个小本本算着家里这个月的开销,闻言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来了兴致。

“老刘,这可了不得啊!水木大学的高材生,这答辩一过,以后就是国家干部了,铁饭碗!”

闫埠贵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

他自诩文化人,院里就数他最懂这些。水木大学毕业,那是什么概念?出来最低也是个二十一级干部,一个月工资五十六块!

顶他一个小学老师快两个了!

刘海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得意地一拍大腿:“那可不!而且,我们家光奇这回的毕业论文,那可不是一般的论文!”

许大茂嗤笑一声,把半导体音量调小了点儿。

“我说二大爷,您就别卖关子了。不就是一篇毕业论文么,写得再好,还能上报纸不成?”

“嘿,你还真说对了!”

刘海中脖子一梗,声调都高了八度。

“我们家光奇研究的那个课题,叫……叫什么‘高炉热风炉高效率脱硫新工艺’!水木大学的教授都说了,这是能解决咱们国家眼下‘大炼钢铁’技术难题的大成果!”

这话一出,整个院子都静了一瞬。

“脱硫?”

“炼钢铁?”

这些词儿,对于院里这些普通工人、百姓来说,实在是太遥远,太高深了。

但“大炼钢铁”这四个字,他们可门儿清。

眼下全国上下热火朝天,家家户户恨不得把铁锅都捐了拿去炼钢,为的就是赶英超美。

刘光奇这论文,居然跟这事儿挂上了钩?

这下,就连一直闭目养神的一大爷易中海,都缓缓睁开了眼睛,眼神里透着一丝审视。

……

与此同时,水木大学,冶金系三号报告厅。

气氛庄严肃穆得能拧出水来。

台下坐着的,不是青涩的学生,而是十几位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

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跺跺脚,国内冶金界就要抖三抖的泰山北斗。

冶金工业部的副总工程师,王敬之。

钢铁研究总院的首席专家,钱振华。

甚至还有一位从苏联刚刚归国,负责援建项目的老前辈,列席旁听。

一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答辩,竟引来了如此豪华的“评审天团”,这在水木大学建校史上,也是头一遭。

而这一切,都因为台上那个从容不迫的年轻人。

刘光奇。

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蓝布学生装,身形挺拔,面容清秀,眼神里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深邃与沉静。

“……综上所述,我提出的‘碱性熔渣分层循环吸附法’,相较于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石灰石脱硫法,理论脱硫效率可从70%提升至95%以上,并且能耗更低,副产品熔渣还可作为高标号水泥的优质原料,实现工业固废的循环利用。”

他的声音清晰而稳定,不疾不徐,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了精密的计算,准确地敲在在场每一位专家的心坎上。

台下,一片死寂。

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

坐在正中央的王敬之总工程师,缓缓抬起头,目光锐利如鹰。

“刘光奇同学,你的理论非常……超前。”他斟酌着用词,“但是,任何工业技术,都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我想问一个实际问题,你提到的核心催化剂‘改性氧化铝瓷球’,如何实现低成本的规模化量产?据我所知,我们国家目前还不具备这个生产能力。”

这个问题,可谓是釜底抽薪。


请下载app访问,点击下载app